黃帝問岐伯說:水谷從口而入,輸送到腸胃里,生成的津液分為五種,如果天寒,穿衣又薄則化為尿和氣;天氣炎熱,穿衣又多則化為汗液;如果悲哀氣合,則化為眼淚;中焦熱,胃氣弛緩則化為唾液。邪氣內(nèi)犯,則正氣因之閉塞而不運行,正氣不行則生成水脹之病。我知道這些現(xiàn)象,但不知這些現(xiàn)象是如何生成的。我想要了解其中的道理。
岐伯說:水谷都是從口而入,有五味。五味分別注入四海,由水谷化成的津液也各行其道。因此,上焦輸出衛(wèi)氣,用來溫養(yǎng)肌肉,充養(yǎng)皮膚,這就是津;其留而不行的是液。天入暑,穿衣厚,就會使腠理張開,所以汗就流出來。寒氣留在分肉之間,聚津液成沫就會疼痛。天寒就會使腠理閉合,氣澀而不從汗孔排出,水液下流入膀胱,就變成尿與氣。
在五臟六腑中,心是主宰,耳主聽覺,眼主視覺,肺象丞相那樣起輔佐作用,肝象將軍一樣起抵御外侵的作用,脾起衛(wèi)護作用,腎主骨向外支撐形體。所以,五臟六腑的津液都向上滲入眼睛。心里悲傷,就舍使五臟六腑之氣都并于心中,引起連心的脈絡急緊,連心的脈絡急緊就會使肺上抬,肺上抬就會使津液上溢。心之脈絡急緊,而肺不能常久上抬,忽上忽下,因此引起咳嗽而且流眼淚。
中焦有熱,就會使胃中谷物消化過快,谷物消化后,則腸中的寄生蟲就會上下蠕動,而蟲子蠕動糾纏就會使腸梗滿,因此導致胃運動緩慢,胃運動緩慢就會使氣上逆,因而唾液向上排出。
五谷所生成的津液,匯合而成為脂膏,內(nèi)滲入骨空中,向上可滋補腦髓,向下流入陰竅。如果陰陽不調(diào),就會使津液溢出而向下流入陰竅,供應腦髓的津液就會減少且下流。房事過度就會使身體虛弱,體虛則腰背痛且小腿酸軟無力。如果陰陽氣道不通暢,就會使人體四海閉塞,三焦不能輸瀉,津液不能化生,此時水谷都留在腸胃之中,最后入于大腸,留在下焦,不能滲入膀胱,這樣就會導致下焦充脹,若是水液充溢就會成為水脹。這就是五種津液運行的順逆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