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而更張
gǎi ér gèng zhāng
to change policy
“改而更張”的成語拼音為:gǎi ér gèng zhāng,注音:ㄍㄞˇ ㄦˊ ㄍㄥ ㄓㄤ,詞性:作謂語、賓語;用于處事,年代:古代成語,出處:《北史·崔鴻傳》:“琴瑟不調(diào),改而更張,雖明旨已行,猶宜消息?!?,基本解釋: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、方法。同“改弦更張”。,例句:唐代杜牧《闕題》:“逐客令人盡嗟怨,一年有余念隴關。改而更張幾千里,光陰追逐北風山?!?
拼音 |
gǎi ér gèng zhāng |
注音 |
ㄍㄞˇ ㄦˊ ㄍㄥ ㄓㄤ |
詞性 |
作謂語、賓語;用于處事 |
英文 |
to change policy |
年代 |
古代成語 |
解釋 |
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計劃、方法。同“改弦更張”。 |
出處 |
《北史·崔鴻傳》:“琴瑟不調(diào),改而更張,雖明旨已行,猶宜消息。” |
例句 |
唐代杜牧《闕題》:“逐客令人盡嗟怨,一年有余念隴關。 改而更張幾千里,光陰追逐北風山?!?/td>
|
補充糾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