衣食不周
yī shí bù zhōu
cannot feed or clothe oneself properly
“衣食不周”的成語拼音為:yī shí bù zhōu,注音:ㄧ ㄕˊ ㄅㄨˋ ㄓㄡ,詞性: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生活貧困,年代:古代成語,出處: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》卷二十七:“我今衣食不周,無力婚娶,何不俯就他家,一舉兩得?”,基本解釋:周:齊備。形容衣食缺乏,生活困窘。,例句:宋代陸游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》:“昨夜小樓又東風,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。雕陰堂后幾時見,只有春知處處著?!?
拼音 |
yī shí bù zhōu |
注音 |
ㄧ ㄕˊ ㄅㄨˋ ㄓㄡ |
詞性 |
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生活貧困 |
英文 |
cannot feed or clothe oneself properly |
年代 |
古代成語 |
解釋 |
周:齊備。形容衣食缺乏,生活困窘。 |
出處 |
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》卷二十七:“我今衣食不周,無力婚娶,何不俯就他家,一舉兩得?” |
例句 |
宋代陸游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》:“昨夜小樓又東風,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。雕陰堂后幾時見,只有春知處處著?!?/td>
|
補充糾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