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| kuì kuì | 注音 | ㄎㄨㄟˋ ㄎㄨㄟˋ |
首字母 | kk | 詞性 | 動(dòng)詞 |
近義詞 | 破敗、破裂、破碎、崩潰、崩塌、毀壞、倒塌、垮臺(tái) | ||
反義詞 | 完整、健康、穩(wěn)固、堅(jiān)固 | ||
基本解釋 | 1.壞亂;昏亂。 2.怒貌。 3.水流貌。 |
最早出自《詩》中。是一個(gè)形容詞,可用于形容昏亂的景象;憤怒的樣子;流動(dòng)的水等等。
《詩·大雅·召旻》:“昬椓靡共,潰潰回遹,實(shí)靖夷我邦?!?毛傳:“潰潰,亂也。” 漢王符 《潛夫論·救邊》:“若此以來,出入九載,庶曰式臧,覆出為惡,佪佪潰潰,當(dāng)何終極!” 金 元好問 《送仲希兼簡大方》詩:“老去天公真潰潰,亂來人事轉(zhuǎn)悠悠。”
《詩·邶風(fēng)·谷風(fēng)》“有洸有潰” 毛傳:“潰潰,怒也……《韓詩》云:潰潰,不善貌。”
漢劉向 《說苑·雜言》:“夫智者何以樂水也?曰:‘泉源潰潰,不釋晝夜?!?唐柳宗元《晉問》:“其響之所應(yīng),則潰潰漰漰,洶洶薨薨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