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畿 (1498—1583),中國明代思想家。字汝中,號龍溪,學(xué)者稱龍溪先生。紹興府山陰(今浙江紹興)人。師事王守仁。為王門七派中“浙中派”創(chuàng)始人。
弱冠舉于鄉(xiāng),跌宕自喜。明世宗嘉靖二年(1523),試禮部不第,聞王守仁回紹興稽山書院講學(xué),返鄉(xiāng)受業(yè)。五年,會試中式,未參加廷試,回鄉(xiāng)與錢德洪共同協(xié)助守仁指導(dǎo)后學(xué),當(dāng)時有“教授師”之稱,為守仁最賞識弟子之一。七年,赴京殿試,途中聞守仁卒,奔廣信料理喪事,并服心喪三年。十一年,中進士,授南京兵部主事,進郎中。給事中戚賢等薦畿,首輔夏言斥畿偽學(xué),乃謝病歸。來往江、浙、閩、越等地講學(xué)40余年,所到之處,聽者云集,年過八十仍周游不倦。
王畿繼承王守仁心學(xué),又加以改造、發(fā)揮。其學(xué)以“四無”為核心,認(rèn)為心、意、知、物四者只是一事,若悟得心是無善無惡之心,則意、知、物皆無善無惡。主張從先天心體上立根,不注重“致良知”功夫,謂任心之自然流行,即可脫離生死,將守仁良知之說引向禪學(xué)。神宗萬歷二年(1574)在南京講學(xué),與李贄相識,李贄深受其影響,為之翻刻《文錄抄》,畿卒后,又為《王龍溪先生告文》以祭之。生平著述、談話,后人合輯為《王龍溪先生全集》。
王畿,拼音是wáng jī,古指王城周圍千里的地域。西周時期指鎬京(西安西南)及其周圍由周王直接統(tǒng)治的直轄區(qū)域,東周時期指洛邑(洛陽)及其周圍由周王直接統(tǒng)治的直轄區(qū)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