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 | lì yù | 注音 | ㄌㄧˋ ㄩˋ |
首字母 | ly | 詞性 | 名詞 |
近義詞 | - | ||
反義詞 | - | ||
基本解釋 | 1.鳥名。喙和足紅色﹐頭﹑頸﹑上胸和上背羽毛黑色﹐下背至尾基以及下體皆白色﹐尾羽其余部分黑色。常活動于海濱沙灘上﹐覓食軟體動物﹑甲殼類和蠕蟲等。在我國分布于沿海一帶。夏季在東北和河北﹑山東等地繁殖﹐冬季遷至南方。 |
蠣鷸(拉丁名:Haematopus ostralegus)是中型涉禽,體羽以純黑色或黑、白兩色為主,體型渾圓,腳短粗。嘴形特別,較長而強,適于開啟堅硬的貝殼(牡蠣等)。嘴通常是紅色或桔紅色。鼻孔線狀,鼻溝長度達(dá)上嘴一半。腳粉紅色,足僅具前三趾,后趾退化。平時棲息在海岸、沼澤、河口三角洲。大多數(shù)單個活動,有時結(jié)成小群在海灘上覓食軟體動物、甲殼類或蠕蟲。跑得快,飛翔力強。常站立在海濱低巖的頂部等待退潮,潮退后,在淤泥或沙中搜索食物。在海濱砂礫中筑陷穴狀巢,每窩產(chǎn)卵2~4枚,卵橄欖黃帶灰色,有褐黑色斑點。廣泛分布于溫帶和熱帶地區(qū)的沿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