迫不得已
pò bù dé yǐ
have no alternative against one's will
“迫不得已”的成語(yǔ)拼音為:pò bù dé yǐ,注音:ㄆㄛˋ ㄅㄨˋ ㄉㄜˊ ㄧˇ,詞性:偏正式;作謂語(yǔ)、賓語(yǔ)、定語(yǔ);指不情愿,年代:古代成語(yǔ),出處:《漢書(shū)·王莽傳上》:“為皇帝定立妃后,有司上名,公女為首,公深辭讓,迫不得已然后受詔。”,基本解釋:被逼得沒(méi)有辦法,不得不這樣。,例句:吾之言愛(ài)國(guó)也,得毋為名乎,得毋為利乎,是毋為事勢(shì)~乎。(清·梁?jiǎn)⒊兑獯罄▏?guó)三杰傳·結(jié)論》)
拼音 |
pò bù dé yǐ |
注音 |
ㄆㄛˋ ㄅㄨˋ ㄉㄜˊ ㄧˇ |
詞性 |
偏正式;作謂語(yǔ)、賓語(yǔ)、定語(yǔ);指不情愿 |
英文 |
have no alternative against one's will |
年代 |
古代成語(yǔ) |
解釋 |
被逼得沒(méi)有辦法,不得不這樣。 |
出處 |
《漢書(shū)·王莽傳上》:“為皇帝定立妃后,有司上名,公女為首,公深辭讓,迫不得已然后受詔?!?/td>
|
例句 |
吾之言愛(ài)國(guó)也,得毋為名乎,得毋為利乎,是毋為事勢(shì)~乎。(清·梁?jiǎn)⒊兑獯罄▏?guó)三杰傳·結(jié)論》) |
補(bǔ)充糾錯(cu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