置諸高閣
zhì zhū gāo gé
pigeonhole
“置諸高閣”的成語拼音為:zhì zhū gāo gé,注音:ㄓˋ ㄓㄨ ㄍㄠ ㄍㄜˊ,詞性:動賓式;作謂語;含貶義,年代:當代成語,出處:廖仲愷《作事必須有恒心》:“當時兄弟以為這種書干燥無味,太沒意趣,所以不甚當心,遂置諸高閣?!保窘忉專豪ζ饋硪院蠓旁诟吒叩募茏由?。比喻放著不用。,例句:元代·王仲犖《題教》:“學如逆水行舟、不進則退,不上則下。不進則退,故學之難也。不上則下,難上官也。蓋故置之高閣者,得不勿用,得不勿奉。”
拼音 |
zhì zhū gāo gé |
注音 |
ㄓˋ ㄓㄨ ㄍㄠ ㄍㄜˊ |
詞性 |
動賓式;作謂語;含貶義 |
英文 |
pigeonhole |
年代 |
當代成語 |
解釋 |
捆起來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著不用。 |
出處 |
廖仲愷《作事必須有恒心》:“當時兄弟以為這種書干燥無味,太沒意趣,所以不甚當心,遂置諸高閣。” |
例句 |
元代·王仲犖《題教》:“學如逆水行舟、不進則退,不上則下。不進則退,故學之難也。不上則下,難上官也。蓋故置之高閣者,得不勿用,得不勿奉。” |
補充糾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