似是而非
sì shì ér fēi
apparently right but actually wrong
“似是而非”的成語拼音為:sì shì ér fēi,注音:ㄙˋ ㄕˋ ㄦˊ ㄈㄟ,詞性:復(fù)句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含貶義,年代:古代成語,出處:《莊子·山木》:“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;材與不材之間,似之而非也?!薄睹献印けM心下》:“孔子曰:‘惡似而非者,惡莠,恐其亂苗也。’”,基本解釋:似:象;是:對;非:不對。好象是對的,實際上不對。,例句:明代·朱權(quán)《西郊觀獵》:“西山猶在其上,凡五百里,山上獸多似虎而非虎?!?
拼音 |
sì shì ér fēi |
注音 |
ㄙˋ ㄕˋ ㄦˊ ㄈㄟ |
詞性 |
復(fù)句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含貶義 |
英文 |
apparently right but actually wrong |
年代 |
古代成語 |
解釋 |
似:象;是:對;非:不對。好象是對的,實際上不對。 |
出處 |
《莊子·山木》:“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;材與不材之間,似之而非也。”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孔子曰:‘惡似而非者,惡莠,恐其亂苗也。’” |
例句 |
明代·朱權(quán)《西郊觀獵》:“西山猶在其上,凡五百里,山上獸多似虎而非虎。” |
補充糾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