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子
174 2023-09-28
眼子菜
(《救荒本草》)
【異名】牙齒草、牙拾草(《滇南本草》),水案板(《分類草藥性》),鴨吃草(《種子植物名稱》),金梳子草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,水板凳、彈木葉、扎水板(《四川中藥志》),案板芽、水黃連(《陜西中草藥》),檀木葉(成都《常用草藥治療手冊(cè)》)。
【來源】為眼子菜科植物眼子菜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眼子菜
多年生水生草本,具匐莖;莖細(xì)長(zhǎng),近直立,直徑約1毫米。浮生葉略帶革質(zhì),披針形或披針狀卵形,長(zhǎng)4~13厘米,寬2~3厘米,全緣,先端鈍或尖銳,基部近圓形;葉柄長(zhǎng)6~11厘米;托葉尖銳,長(zhǎng)2~5厘米。穗狀花序長(zhǎng)2~5厘米,著生于長(zhǎng)3.5~8.5厘米的花莖上;花被4片,綠色,鑷合狀排列;雄蕊4,無柄,花藥向外開裂;雌蕊4,無柄,分離,1室。小核果斜倒卵形,長(zhǎng)3.5毫米,寬2.5毫米,側(cè)面略扁平,背面半月形,腹面近圓形,具3個(gè)龍骨脊,頂端近扁平,不成喙;ㄆ6~7月。
生于靜水池沼中。我國各地都有分布。
本植物的嫩根(釘鈀七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此外,尚有小葉眼子菜的全草,在四川亦同等人藥.植株各部均較上種為小,沉在水中的葉線形,長(zhǎng)6厘米;浮在水面的葉橢圓形或披針形,長(zhǎng)1.5~3厘米,寬4~10毫米;ㄇo長(zhǎng)1厘米;穗狀花序長(zhǎng)0.5~1厘米;果實(shí)長(zhǎng)1.5毫米,背面的龍骨脊呈雞冠狀,頂端花柱部分星喙?fàn)睢;ㄆ?~6月。
分布東北、華東及長(zhǎng)江流域各地。
【采集】3~4月采收,曬干。
【藥理作用】水案板是一種有效驅(qū)蛔藥,曾用小鼠灌胃測(cè)定其半數(shù)致死量,服藥量達(dá)12.5克/公斤/日(相當(dāng)于目前最大量16倍)皆未見死亡,故其毒性很低。
【性味】苦,寒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性寒,味苦澀。"
②《貴陽民間藥草》:"甘微澀,寒,無毒。"
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涼,味微苦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利水,止血,消腫,驅(qū)蛔。治痢疾,黃疸,淋病,帶下。血崩,痔血,蛔蟲病,瘡瘍紅腫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止赤白痢,大腸下血,婦人紅崩,漏下惡血。"
②《分類草藥性》:"治火眼,女子白帶,經(jīng)水不調(diào),并治臌脹,癢子。"
③《貴陽民間藥草》:"清熱解毒,止血,治痔瘡出血。"
④《四川中藥志》:"消氣臌脹,療黃疸,瘰疬,痔瘡,并治小兒螬氣腹痛。"
⑤《陜西中草藥》:"清熱明目,滲濕利水,通淋鎮(zhèn)痛。治急性結(jié)膜炎,牙痛,黃疸,瘡癤癰腫。"
⑥成都《常用草藥治療手冊(cè)》:"治蛔蟲病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3~4錢(鮮者1~2兩)。外用:搗敷。
【選方】①治赤白痢疾日久者:眼子菜、山查各等分,砂糖二錢同煎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②治黃疸。貉圩硬艘粌(生),煎水內(nèi)服。
③治熱淋:眼子菜二兩(生),煎水去渣,煎甜酒服。
④治腸風(fēng)下血(內(nèi)痔出血):眼子菜一兩,紅椿根皮五錢,槐角五錢。裝入豬直腸中燉吃。
⑤治常流鼻血:跟子菜一兩,綠殼鴨蛋二個(gè),以眼子菜加水煮汁,汁煮蛋花,一次服用。
⑥治火眼:新鮮眼子菜葉數(shù)張,貼于眼皮上,干后即換。(②方以下出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
⑦治瘡癤:眼子菜鮮葉適量,攙爛外敷。(《陜西中草藥》)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用于驅(qū)蛔
取水案板全草曬干研粉,6~8歲小兒取15克加開水調(diào)成糊狀頓服;或以15克藥粉加水150毫升,煮沸半小時(shí),連渣頓服。兩法共治89例,排蟲率為48.3%。藥量減少則療效下降,即使增加治療天數(shù),療效亦無明顯提高。用藥期間,部分小兒訴輕度腹痛,但多數(shù)于數(shù)小時(shí)后自行消失;少數(shù)患兒服藥后有1~2次稀便,余無其他副作用。
兗州卷柏 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金不換、金扁柏、金扁桃、石養(yǎng)草、田雞爪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花肺金、茯苓蕨、飛揚(yáng)蕨,爛皮蛇、扇卷柏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,石卷枯(《陸川本草》),金花草、千年柏、孔...
芫花根 (《吳普本草》) 【異名】黃大戟(《吳普本草》),蜀桑(《別錄》),金腰帶、鐵牛皮(《分類草藥性》)。 【來源】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根,植物形態(tài)詳"芫花"條。 【采集】秋季采挖,除去泥土,曬干。...
【中文名】芫花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類別】花類 【異名】芫(《山海經(jīng)》),去水(《本經(jīng)》),敗花、赤芫、兒草(《吳普本草》),毒魚、杜芫(《別錄》),頭痛花(《綱目》),悶頭花、老鼠花(《東還紀(jì)程》),鬧魚...
巖菖蒲 (《云南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巖七、蘭花巖陀。 【來源】為虎耳草科植物巖白菜的根莖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巖白菜"條。 【采集】全年可采,除去葉鞘及須根,曬干。 【性味】苦澀,平。 【功用主治】止血生肌,...
巖黃連 (《貴州草藥》) 【異名】巖胡。 【來源】為罌粟科植物巖黃連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巖黃連 多年生草本。根倒圓錐形,肉質(zhì)。莖單一或叢生,高15~20厘米。葉互生,基生葉柄較長(zhǎng):葉片革質(zhì),羽狀復(fù)葉,...
紫珠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紫荊(《本草拾遺》),粗糠仔、鴉鵲板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(xué)》),止血草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螃蟹目、雅目草(《閩南民間草藥》),白毛柴、白奶雪草(《閩東本草》)。 【來源】...
苦地丁 (《中藥志》) 【異名】地丁(《遼寧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),地丁草(《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(cè)》)。 【來源】為罌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地丁紫堇 多年生草本,高15~30厘米。莖由基部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