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子
174 2023-09-28
烏頭附子尖
(《綱目》)
【異名】川烏頭尖(《養(yǎng)生必用方》),附子尖(《小兒衛(wèi)生總微論方》),川烏尖(《澹寮方》)。
【來源】為川烏頭或附子上的尖角。參見"川烏頭"及"附子"條。
【功用主治】吐風痰,祛寒止痛。治癲癇,痰厥,小兒慢驚、臍風,寒疝疼痛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入丸、散或煎湯。外用:研末調(diào)敷。
【宜忌】虛人及陰虛陽盛者忌服。
【選方】①吐風痰癲癇:烏頭附子尖,為末,茶服半錢。(《綱目》)
②治卒中急風,眩運僵仆,痰涎壅塞,心神迷悶,牙關(guān)緊急,目睛上視,及五種癇病,涎潮搐搦:石綠(研九度飛)十兩,附子尖、烏頭尖、蝎梢各七十個。上將三味為末,入石綠令勻,面糊為丸,如雞頭大。每服,急用薄荷汁半盞化下一丸,更入酒半合溫暖服之,須臾吐出痰涎,然后隨證治之,如牙關(guān)緊急,斡開灌之。(《局方》碧霞丹)
③治小兒慢脾驚風,四肢厥逆:附子尖一個,硫黃棗大一個,蝎梢七個。為末,姜汁、面糊丸,黃米大。每服十丸,米飲下。亦治久瀉?羸。(《小兒衛(wèi)生總微論方》)
④治臍風撮口:生川烏尖三個,全足蜈蚣半條(酒浸炙),麝香少許。為末,以少許吹鼻得嚏,乃以薄荷湯灌一字。(《永類鈐方》)
⑤治奔豚痛,疝氣或陰囊腫大:川烏尖七個(生用),巴豆七枚(去皮,只去九分油)。上為末,糕糊丸如梧桐子,用朱砂、麝香為衣。每服二丸,同青木香丸三十粒,空心冷鹽水下。三、兩日一服,不可多。(《澹寮方》青鈴丸)
⑥治木舌腫脹:川烏尖、巴豆。研細,醋調(diào)涂刷。(《瀕湖集簡方》)
⑦治牙痛難忍:附子尖、天雄尖、全蝸各七個。生研為末,點之。(《永類鈐方》)
⑧治陷甲割甲成瘡,連年不差:川烏頭尖、黃柏等分。為末,洗了貼藥。(《養(yǎng)生必用方》)
土附子 (《綱目拾遺》) 【來源】為塘鱧魚科動物塘鱧魚的卵子。原動物詳"土附"條. 【功用主治】助相火,暖腰。腎.用燒酒醉食,頗能興腎,與對蝦同功。...
天雄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白幕(《本經(jīng)》)。 【來源】為附子或草烏頭之形長而細者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川烏頭"及"草烏頭"條。 【炮制】①《雷公炮炙論)):"宜炮皴坼后去皮尖底用,不然陰制用并得。" ②《藥...
藤烏頭 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 【異名】血烏、見血封喉(《中藥材品種論述》),蔓烏頭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,藤烏、羊角七(《藥學學報》12(10):684,1965)。 【來源】為毛茛科植物瓜葉烏...
射罔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來源】為毛茛科植物草烏頭汁制成的膏劑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草烏頭"條。 【性味】苦,熱,有毒。 ①《藥對》:"溫。" ②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:"大熱。? ③《別錄》:"味苦,有大毒。" 【功用...
蛇附子 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 【異名】石猴子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石抱子、土經(jīng)丸(《江西草藥》),金線吊葫蘆,三葉對(《浙扛民間常用草藥》),小扁藤、三葉扁藤、攔山虎(《廣西實用中草藥新...
金橘根 (《閩東本草》) 【異名】壽星柑根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金橘及金彈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金橘"條。 【化學成分】含揮發(fā)油。 【性味】酸苦,溫。 ①《四川中藥志》:"酸甘,溫,無...
飛來鶴 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 【異名】奶漿藤(《天寶本草》),牛皮凍、野紅苕(成都《常用草藥治療手冊》)。 【來源】為蘿藦科植物耳葉牛皮消的莖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耳葉牛皮消 多年生纏繞草本,全體有微柔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