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子
174 2023-09-28
土茯苓
(《滇南本草》)
【別名】禹余糧,白余糧(陶弘景),革禹余糧(《本草拾遺》),刺豬苓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過山龍、硬飯(《朱氏集驗醫(yī)方》),仙遺糧(《滇南本草》),土萆粟(《本草會編》),冷飯團(tuán)(《衛(wèi)生雜興》),山豬糞、山地栗、過岡龍(《綱目,),山牛(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),冷飯頭(《生草藥性備要》),山歸來(《有用植物圖說》),久老薯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,毛尾薯(《中藥材手冊》),地胡苓、狗老薯、飯閉根,硬飯頭薯(《廣西中藥志》),土苓(《四川中藥志》),山遺糧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,狗朗頭、尖光頭(《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》),山硬硬、奇良、白葜、連飯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根莖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土茯苓
攀援狀灌木。根莖塊根狀,有明顯結(jié)節(jié),著生多數(shù)須根。莖無刺。單葉互生;革質(zhì),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,長6~20厘米,寬1.2~5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,全緣,下面常被白粉,基出脈3~5條;葉柄長1~2厘米,略呈翅狀,近基部具開展的葉鞘,葉鞘先端常變成2條卷須;▎涡,雌雄異株;傘形花序腋生,花序梗極短;小花梗纖細(xì),基部有多數(shù)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;花小,白色,直徑約4毫米;花被裂片6,2輪;雄花的雄蕊6,花絲較花藥短,退化雌蕊缺;雌花的退化雄蕊線形,子房上位,3室,柱頭3歧,稍反曲。漿果球形,直徑6~8毫米,紅色;ㄆ7~8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長于山坡、荒山及林邊的半陰地。分布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【采集】秋末冬初采挖,除去蘆頭及須根,洗凈泥沙,曬干,或切片曬干。
【藥材】土茯苓,又名:紅土苓。干燥根莖為不規(guī)則塊狀,略呈扁圓柱形而彎曲不直,多分歧,有結(jié)節(jié)狀隆起,長約5~15厘米,直徑約2~5厘米。表面土棕色或棕色,粗糙,常有刀傷切口及側(cè)根殘余部分,上端具莖痕。質(zhì)堅硬,不易折斷,斷面粗糙,有粉性,淡棕色。氣微,味甘淡。土茯苓片為長形薄片,大小不等,厚約1~3毫米。邊緣不整齊,淡棕色或淡黃色;表面光滑(薄片)或稍粗糙(厚片)。中間略具維管束點,仔細(xì)觀察時可見砂礫樣的光亮?v切片常見花紋。導(dǎo)管不規(guī)則,富粉質(zhì),微有彈性,用水潤濕后,手摸之有光滑感。以淡棕色、粉性足、纖維少者為佳。
主產(chǎn)廣東、湖南、湖北、浙江、四川、安徽等地,此外福建、江西、廣西、江蘇等地亦產(chǎn)。
下列幾種同屬植物的根莖在少數(shù)地區(qū)亦作土茯苓使用:
①暗色菝葜,產(chǎn)四川,又稱白土苓。
②無刺菝葜,其根莖在西藏作土茯苓用,在云南則為紅萆粟,參見"紅萆粟"條。
③防已葉菝葜,產(chǎn)西藏。
【炮制】用水浸漂,夏季每日換水1次,春、秋每2日換水1次,冬季可3日換水1次,防止發(fā)臭,以泡透為度,撈出切片,及時干燥。
【性味】甘淡,平。
①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味甘,性涼,無毒。"
②《滇南本草》:"性平,味苦微澀。"
③《綱目》:"甘淡,平,無毒。"
【歸經(jīng)】入肝、胃經(jīng)。
①《綱目》:"為陽明本藥。"
②《本草通玄》:"入胃、肝二經(jīng)。"
③《本草再新》:"入肝、脾二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解毒,除濕,利關(guān)節(jié)。治梅毒,淋濁,筋骨攣痛,腳氣,疔瘡,癰腫,瘰疬。
①《本草拾遺》:"調(diào)中止泄。"
②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敷瘡毒。"
③《滇南本草》:"治五淋白濁,兼治楊梅瘡毒、丹毒。"
④《綱目》:"健脾胃,強筋骨,去風(fēng)濕,利關(guān)節(jié),止泄瀉。治拘攣骨痛,惡瘡癰腫。解汞粉、銀朱毒。"
⑤《本草正》:"療癰腫、喉痹,除廚身寒濕、惡瘡。"
⑥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"消毒瘡、疔瘡,炙汁涂敷之,煲酒亦可。"
⑦《本草再新》:"祛濕熱,利筋骨。"
⑧《陸川本草》:"治腳氣。"
⑨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"治心胃氣痛,腎炎。"
⑩《江西草藥》;"殺蟲解毒。治瘰疬,小兒疳積。"
⑾《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》:"治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,腹痛,消化不良,膀胱炎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。內(nèi)服:煎湯,O.5~1兩。外用:研末調(diào)敷。
【宜忌】肝腎陰虧者慎服。
①《萬氏家抄方》:"不犯鐵器。"
②《綱目》:"服時忌茶。"
③《本草從新》:"肝腎陰虧者勿服。"
【選方】①治楊梅瘡毒:土茯苓一兩或五錢,水酒濃煎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②治楊梅風(fēng)十年二十年,筋骨風(fēng)泡腫痛:土茯苓三斤,川椒二錢,甘草三錢,黑鉛一斤,青藤三錢。將藥用袋盛,以好酒煮服之妙。(《赤水玄珠》)
③治血淋:土茯苓、茶根各五錢。水煎服,白糖為引。(《江西草藥》)
④治風(fēng)濕骨痛,瘡瘍腫毒:土茯苓一斤,去皮,和豬肉燉爛,分?jǐn)?shù)次連滓服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⑤治風(fēng)氣痛及風(fēng)毒瘡癬:土茯苓(不犯鐵器)八兩。石臼內(nèi)搗為細(xì)末,糯米一斗,蒸熟,白酒藥造成醇酒用,酒與糟俱可食。(《萬氏家抄方》土茯苓酒)
⑥治大毒瘡紅腫,未成即濫:土茯苓,為細(xì)末,好醋調(diào)敷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⑦治瘰疬潰爛:冷飯團(tuán),切片或為末,水煎服;蛉胫鄡(nèi)食之,須多食為妙。忌鐵器、發(fā)物。(《積德堂經(jīng)驗方》)
⑧治皮炎:土茯苓二至三兩。水煎,當(dāng)茶飲。(《江西草藥》)
⑨治婦人紅崩、白帶:土茯苓,水煨,引用紅沙糖治紅崩,白沙糖治白帶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⑩治小兒疳積面黃肌瘦,肚子大,煩躁愛哭,啼哭無聲,不想吃東西,大便失調(diào),皮膚粗糙:土茯苓三錢,野棉花根三錢。研細(xì)末,加豬肝二兩與水燉服,或米湯沖服。(《草醫(yī)草藥簡便驗方匯編》)
⑾治癭瘤:土茯苓五錢,金鎖銀開、黃藥子各三錢,白毛藤五錢,烏蘞莓根、蒲公英各四錢,甘草、金銀花各二錢,煎服。(《浙江民間中藥》)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①防治鉤端螺旋體病
㈠預(yù)防:每日1兩,1次或2次煎服,每周連服3日,共服5周。2000余人服藥結(jié)果表明,服藥組與未服藥組發(fā)病率之比為1:5.58。㈡治療:土茯苓2兩(病情重而體質(zhì)較好者可用至5兩),甘草3錢,水煎每日2次分服。同時可根據(jù)病情辨證加減;對高熱、重癥者給葡萄糖液及維生素丙,個別有出血傾向者加用激素。治療18例均愈,16例于服藥2~3劑、3例于服藥4~5劑后癥狀消失。平均住院時間3.6天;蛴猛淋蜍4兩,地榆、青蒿、白茅根各1兩煎服。每日1~3劑,熱退后每日1劑,4次分服。同時配合對癥處理,如鎮(zhèn)靜、止血、補液等。治療14例,失敗4例。其中血培養(yǎng)陽性者9例,5例治愈,4例失敗。治愈病例體溫降至正常時間在1~7日內(nèi),主要癥狀隨體溫下降而逐漸減輕或消失,大部分病人頭痛、身痛、球結(jié)膜充血、腓腸肌壓痛、血痰等均于1~2天內(nèi)消失。治療中少數(shù)病例出現(xiàn)惡心、嘔吐等反應(yīng)。
②治療梅毒
據(jù)早年臨床觀察報告,以土茯苓為主,配合銀花、甘草,或配合蒼耳子、白蘚皮、甘草,或配合忍冬藤、蒲公英、馬齒莧、甘草。煎服.治療現(xiàn)癥梅毒及隱性梅毒,其血清陰轉(zhuǎn)率在90%上下。其中晚期現(xiàn)癥梅毒的治愈率為50%左右。對晚期麻痹性癡呆,不僅腦脊液康、華氏反應(yīng)轉(zhuǎn)陰,而且精神癥狀亦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。對于小兒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。用量:成人每日用土茯芩1.5~2兩,水煎,2~3次分服,以10~20天為一療程。但亦有每日量用至2~8兩的,療程有長達(dá)2個月的。
③其它
㈠防治麻疹:預(yù)防用100%煎液內(nèi)服,3歲以下每日30~50毫升,3~6歲50~60毫升,分3次服,連服3日;蛑瞥勺⑸湟盒屑∪庾⑸。以上劑量亦可作為治療之用。㈡治療急性細(xì)菌性痢疾:每日用4~8兩煎服,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腸,7天為一療程。㈢治療急慢性腎炎:每日3兩,水煎,分3次服。退腫作用較好,肚后,小便增加。亦有用于治療腎盂腎炎、腎結(jié)核的報道。㈣治療須淋巴結(jié)核:每日用鮮品1斤,水煎分2次服。
土木賊 (《廣東中藥》) 【別名】木賊(《滇南本草》),纖弱木賊、接骨蕨、馬人參、筆塔草(《廣西野生資源植物》),節(jié)節(jié)草、斗眼草、豆根草、鎖眼草(《滇南本草》整理本),筆頭草、塔草、毛筒草、博節(jié)草(《...
土千年健葉 (《滇南本草圖說》)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杜鵑花科植物烏鴉果,詳"土千年健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①《滇南本草圖說》:"敷瘡,消風(fēng)。" ②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:"水煎或泡灑服治風(fēng)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疼痛,筋攣骨痛...
【中文名】:土人參(《滇南本草》) 【類別】:根類 【英文名】:PanicledFameflowerRoot 【別名】水人參(《天寶本草》),參草、土高麗參、假人參(《中國藥植志》),土洋參(《貴州民...
土黃連 (《滇南本草》) 【別名】雞足黃連(《昆明藥植調(diào)查報告,),三顆針(《四川常用中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小檗科植物九蓮小檗或湖北小檗的根或莖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①九蓮小檗,又名:石妹刺(《滇南本草...
土瓜 (《滇南本草》) 【別名】土蛋(《遵義府志》),滇土瓜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山土瓜(《中藥形性經(jīng)驗鑒別法》)。 【來源】為旋花科植物土瓜的塊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土瓜 多年生纏繞草本。塊根球形或卵圓...
還陽草 (《陜西草藥》) 【異名】三匹七(《陜西草藥》),姜皮矮陀陀、王蝴蝶(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》),黃花參(《貴州藥植目錄》)。 【來源】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云南景天,又名:胡豆蓮...
龍眼花 (《泉州本草》) 【來源】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花蕾,植物形態(tài)詳"龍眼肉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泉州本草》:"諸種淋癥,龍眼花煎湯服;下消、小便如豆腐,龍眼花一兩,合豬赤肉燉食,三至五次。"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