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蟬花
178 2023-09-28
蒔蘿子
(《海藥本草》)
【異名】時美中(侯寧極《藥譜》),蒔蘿椒(《本草蒙筌》),小茴香(《綱目》),癟谷茴香(《本草正義》),土茴香(《中藥志》)。
【來源】為傘形科植物蒔蘿的果實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蒔蘿(《海藥本草》),又名:慈謀勒(《開寶本草》)。
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。莖直立,平滑,高60~90厘米。葉互生,有長柄,基部擴張呈鞘狀,抱莖,葉3~4回羽狀分裂,裂片線形,最后裂片長至18毫米。復傘形花序,直徑大至15厘米,花梗稍不等長,無總苞及小總苞;花細小,花瓣5,黃色,向內(nèi)彎曲,早落;雄蕊5,比花瓣長,花藥2室:雌蕊1,子房下位,花柱2。雙懸果稍扁,廣橢圓形,長3~4毫米,寬2~3毫米,外面棕黃色,肋線膜狀,兩側(cè)肋線延長成翅狀,肋線間有油室4個,腹合面油室2個;ㄆ谙募尽9谇锛。
各地都有栽培或野生。
本植物的苗葉(蒔蘿苗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果實成熟后采收果枝,曬干,打落果實,去凈雜質(zhì),曬至干透為度。
【藥材】干燥果實多數(shù)裂成分果,呈扁平廣橢圓形,長3~4毫米,寬2~3毫米,厚約1毫米。外表棕色,背面有3條不甚明顯的肋線,兩側(cè)肋線延伸作翅狀,少數(shù)未分離的雙懸果基部有殘存果柄。氣微香。
產(chǎn)江蘇、安徽等地。
【化學成分】果實含葛縷酮、檸檬烯、蒔蘿油腦、佛手柑內(nèi)酯、傘形花內(nèi)酯金合歡醚即7-羥基香豆精金合歡醇醚、蠟、γ-谷甾醇等。
【藥理作用】葛縷酮的作用參見"藏茴香"條。種子中所含的非萜類油有抗真菌作用。
【炮制】簸去泥屑,揀凈梗及雜質(zhì)。
①《品匯精要》:"水洗微炒用。"
②《本草從新》:"炒黃得酒良。"
【性味】辛,溫。
①《本草拾遺》:"辛,香。"
②《開寶本草》:"味辛,溫,無毒。"
【歸經(jīng)】入脾、腎經(jīng)。
①《藥品化義》:"入肝、腎、膀胱三經(jīng)。"
②《本草經(jīng)解》:"入足厥陰肝經(jīng)、手太陰肺經(jīng)。"
③《本草求真》:"入肝、胃、腎、膀胱、小腸。"
④《本草再新》:"入脾、胃、腎三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溫脾腎,開胃,散寒,行氣,解魚肉毒。治痧穢嘔逆,腹中冷痛,寒疝,痞滿少食。
①《本草拾遺》:"小兒氣脹,霍亂嘔逆,腹冷不下食,兩肋痞滿。"
②《海藥本草》:"主膈氣,消食,溫胃,善滋食味,多食無損。"
③《日華子本草》:"健脾,開胃氣,溫腸,殺魚肉毒,補水臟及壯筋骨,治腎氣。"
④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潤腎補腎,補命門,暖丹田,開胃調(diào)中,上達膻中,舒肝木,達陰郁,舒筋,下除腳氣,治寒疝。"
⑤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溫胃健脾,散寒止痛,殺蟲消食,調(diào)氣止嘔,定腰、齒疼,解魚肉毒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8~1.5錢;或入丸、散。
【宜忌】氣陰不足及有火者不宜。
《海藥本草》:"不可與阿魏同合,奪其味爾。"
【選方】①治小兒氣脹,霍亂嘔逆,腹冷食不下及脅痛:蒔蘿,為末,糊丸如綠豆大。三歲三十丸,青皮湯下。(《普濟方》蒔蘿丸)
②治疝氣偏墜,女子瘕病:蒔蘿一兩二錢。炒褐色,為細末。無灰好酒調(diào)服。(《攝生眾妙方》)
③治閃挫腰痛:蒔蘿,作末,酒服二錢匕。(《永類鈐方》)
【名家論述】①《本草求真》:"小茴,與寧夏大苘同功,入肝燥腎溫胃,但其性力稍緩,不似大茴性熱,仍看證候緩急,分別用之耳。酒炒鹽水炒,各隨病癥活用。"
②《本草正義》:"蒔蘿子,藏器謂治霍亂嘔逆,腹冷不下食,兩脅痞滿;《日華》調(diào)健脾開胃,殺魚肉毒,治腎氣,皆溫辛行氣散寒之功,治諸疝最佳,然辛香燥烈,耗氣傷津,止可借以行經(jīng),不可獨任重任。"
晌實 (《海藥本草》) 【異名】自然谷、禹余糧(張華《博物志》),師草實(《本草拾遺》),砂貢子(《中國經(jīng)濟植物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莎草科植物晌草的果實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晌草(《海藥本草》),又名:砂瓚...
砂仁 (《本草原始》) 【異名】縮砂仁、縮砂蜜(《藥性論》),縮砂授(《海藥本草》)。 【來源】為姜科植物陽春砂或縮砂的成熟果實或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①陽春砂(《南越筆記》) 多年生草本,高達1.5米...
莎木面 (《海藥本草》) 【異名】莎而(《海藥本草》),沙孤米(《東西洋考》),西國米(《通雅》)。 【來源】為棕櫚科植物西谷椰子的木髓部提出的淀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西谷椰子,又名:莎木(《本草拾遺》)...
乳香 (《別錄》) 【異名】熏陸香(《別錄》),馬尾香、乳頭香(《海藥本草》),塌香(《夢溪筆談》),西香(《本草衍義》),天澤香、摩勒香、多伽羅香、浴香(《綱目》)。 【來源】為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...
楠木皮 (《海藥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樟科植物楠木的樹皮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楠木"條。 【性味】《海藥本草》:"味苦,溫,無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《海藥本草》:"主霍亂吐瀉,小兒吐乳,暖胃正氣,并宜煎服。"...
蛤蜊粉 (《本草會編》) 【異名】蛤粉(《圣惠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蛤蜊科動物四角蛤蜊等貝殼的粉末。動物形態(tài)詳"蛤蜊"條。 【制法】取蛤蜊殼入炭火中燒煅后研成細粉。 吳球:"凡用蛤粉,取紫口蛤蜊殼,炭火...
艾葉 (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) 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艾(《詩經(jīng)》),又名:冰臺(《爾稚》),艾蒿(《爾雅》郭璞注),醫(yī)草(《別錄》),灸草(《埤雅》),蘄艾(《蘄艾傳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