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丁茶
189 2023-09-28
石首魚
(《食性本草》)
【異名】黃花魚(《臨海異物志》),石頭魚(《嶺表錄異》),江魚(《浙志》),黃魚(《本草述》),海魚、黃瓜魚(《醫(yī)林篆要》)。
【來源】為石首魚科動物大黃魚或小黃魚的肉。
【動物形態(tài)】①大黃魚,又名:大黃花魚。
體近長方形而側(cè)扁,背緣及腹緣的前方隆凸而后方為低。體長約30余厘米。頭大而側(cè)扁,吻圓鈍。眼中等大,側(cè)上位;眼間隔寬而稍隆凸。鼻孔每側(cè)2個,前鼻孔圓而小,后鼻孔長形,較大,接近于眼?谇拔,寬闊而斜。上、下頜相等,唇;上頜骨能伸縮。前鰓蓋骨邊緣有細鋸齒,鰓蓋骨后端有一扁棘。鰓孔大,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。鰓耙較長。鱗片櫛狀,側(cè)淺鱗57;側(cè)線下鱗較側(cè)線上鱗為大。背鰭及臀鰭的鰭條部2/3以上均蒙小圓鱗。側(cè)線前部較彎曲,后部較直。背鰭Ⅷ~Ⅹ31,起點在胸鰭起點的上方。臀鰭Ⅱ9,起點約與背鰭鰭條的中部相對,胸鰭15,起點在鰓蓋后。腹鰭小于胸鰭。尾鰭楔形。體背側(cè)灰黃色,下側(cè)金黃色;背鰭及尾鰭灰黃色,胸鰭、腹鰭及臀鰭為黃色。
多活動于海水中下層,有洄游習(xí)性。分布我國東海、南海;浙江舟山群島最多,黃海很少見。
②小黃魚,又名:小黃花魚,花魚,古魚,大眼。
形狀和大黃魚相近而小。體長約20厘米。側(cè)線鱗60~63。背鰭Ⅸ34~36,起點與胸鰭的起點相對。臀鰭Ⅱ9,起點稍后于背鰭鰭條的中部。胸鰭19,長而尖,末端超過腹鰭的末端。腹鰭稍短于胸鰭。尾鰭楔形。體背側(cè)灰褐色,兩側(cè)及腹側(cè)為黃色,背鰭邊緣灰褐色。
有洄游習(xí)性。分布我國黃海、渤海。
以上兩種動物的干制品(石首魚鲞),頭骨中的耳石(魚腦石)、鰾(魚鰾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每100克大、小黃魚分別含:水分81,79克;蛋白質(zhì)17.6,16.7克;脂肪0.8,3.5克;灰分0.9,0.9克;鈣33,43毫克;磷135,127毫克;鐵0.9,1。2毫克;硫胺素O.01,O.01毫克;核黃素0.10,0.14毫克;尼克酸0.8,O.9毫克。每1公斤鮮石首魚含碘120微克。
【性味】甘,平。
①崔禹錫《食經(jīng)》:"味甘,溫,無毒。"
②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甘咸,平。"
【歸經(jīng)】《本草撮要》:"入足陽明、少陰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①崔禹錫《食經(jīng)》:"主下利,明目,安心神。"
②《開寶本草》:"和莼菜作羹,開胃益氣。"
③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填精。"
【宜忌】①《本草匯言》:"動風(fēng)發(fā)氣,起痰助毒。"
②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"多食發(fā)瘡助熱。"
石首魚鲞 (《食療本草》) 【異名】白鲞(《爾雅翼》),鲞魚(《綱目》)。 【來源】為石首魚科動物大黃魚或小黃魚的干制品。動物形態(tài)詳"石首魚"條。 【性味】《本草匯言》:"味甘,氣平,無毒。" 【歸經(jīng)...
薺菜子 (《千金食治》) 【異名】蒫、薺實(《爾雅》),菥蓂子(《食性本草》),蒫實(《綱目》),粽子(《東北藥植志》), 【來源】為十字花科植物薺菜的種子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薺菜"條。 【采集】夏至果實成...
鹿角菜 (《食性本草》) 【異名】猴葵,鹿角(《南越志》),綸(《通志》),赤菜(《閩書》),山花菜(《嶺南采藥錄》)。 【來源】為海蘿科植物海蘿的藻體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海蘿 藻體紫紅色,高4~10厘米...
玳瑁肉 (《食性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海龜科動物玳瑁的肉,動物形態(tài)詳"玳瑁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平,無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《食性本草》:"主諸風(fēng)毒,行氣血,去胸膈中風(fēng)痰,鎮(zhèn)心神,逐邪熱,利大小...
橙子 (《食性本草》) 【異名】橙(《上林賦》),黃橙(張籍),金橙(蘇軾),金球、鵠殼(《綱目》)。 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香橙的果實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香橙,又名:蟹橙。 常綠小喬木,高達4~6米。枝細...
蛇王藤 (廣州部隊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 【異名】雙目靈、治蛇靈(廣州空軍《常用中草藥手冊》)。 【來源】為西番蓮科植物蛇王藤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蛇王藤 草質(zhì)藤本,長達數(shù)米。莖無毛,稍呈壓扁狀,嫩莖圓...
木瓜根 (《日華子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木瓜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酸澀,溫,無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①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腳氣。" ②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根、葉煮湯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