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子
174 2023-09-28
蛇退步
(《廣東中藥》Ⅱ)
【異名】三枝標、蛇鱗草(《廣東中藥》Ⅱ》。
【來源】為金星蕨科植物三羽新月蕨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三羽新月蕨
多年生草本,高30~60厘米。根狀莖長而橫走,稍被棕色、披針狀線形鱗片。葉遠生,葉柄稻稈色,稍被毛,基部稍被鱗片,營養(yǎng)葉柄長10~20厘米,孢子葉柄長15~40厘米:葉片紙狀草質(zhì),黑綠色,一般具3羽片,頂羽片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15~20厘米,寬3~4厘米,先端漸尖,基部圓形或圓楔形,側(cè)羽片約為頂片的一半大,長披針形,長4~10厘米,寬10~25毫米,長漸尖,基部圓形,多少呈鐮刀狀,全緣,有極短的柄,脈羽狀,側(cè)脈斜上,聯(lián)結(jié),結(jié)合脈上下相連,網(wǎng)眼稍呈斜方形,各脈被毛;孢子葉葉片稍縮小,或不縮小。孢子囊群著生橫脈上,連成線形,囊群蓋不存在。
生林下或溪邊陰地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臺灣等地。
【采集】夏、秋采收。
【性味】苦辛,平。
①《廣東中藥》Ⅱ:"微澀,平。"
②《廣東中草藥》:"微苦辛,平。"
【功用主治】解毒,消腫,止癢。治瘡癰腫毒,跌打損傷,水腫,濕疹,皮膚瘙癢。
①《廣東中藥》Ⅱ:"解毒,消炎,消腫止痛。治癰腫瘡毒,瘡癤。皮膚瘙癢,反胃,水腫。"
②《廣東中草藥》:"散毒,消腫,止痛。治毒蛇咬傷,跌打損傷,濕疹,皮炎,癰瘡癤腫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.5~8錢(鮮品1~2兩)。外用:研末調(diào)敷。
傷寒草根 (《廣東中藥》) 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夜香牛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傷寒草"條。 【藥理作用】可作驅(qū)蟲劑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廣東中藥》Ⅱ:"治風毒流注。"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(鮮者...
山橘葉 (《本草求原》) 【異名】金豆葉(《廣東中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蕓香科植物山橘的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山橘(《本草求原》),又名:山橘子(《嶺表錄異》),金橘、山金柑(《橘錄》),山金橘(《綱目》)...
羅漢松葉 (《廣東中藥》Ⅱ) 【異名】江南柏葉、江南側(cè)柏葉(《廣東中藥》Ⅱ)。 【來源】為竹柏科植物短葉土杉或土杉的枝葉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羅漢松實"條。 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剪取枝葉,曬干。 【藥材】短葉土...
栗毛球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栗毛殼(《唐本草》),栗刺殼(《日用本草》),風栗殼(《廣東中藥》Ⅱ),板栗殼斗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。 【來源】為殼斗科植物栗的總苞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栗子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...
鳳眼果殼 (《廣東中藥》Ⅱ) 【異名】風眼果莢(《嶺南采藥錄》),蘋婆殼(《廣東中藥》Ⅱ)。 【來源】為梧桐科植物蘋婆的果殼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鳳眼果"條。 【采集】秋季采集成熟果實,剝?nèi)⊥鈿ぃ瑫窀伞?【藥...
木槿子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朝天子(《飲片新參》),川槿子(《藥材學》)。 【來源】為錦葵科植物木槿的果實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木槿皮"條。 【采集】9~10月,果實現(xiàn)黃綠色時摘下曬干。 【藥材】干燥蒴果,...
桂枝 (《唐本草》) 【異名】柳桂(《本草別說》)。 【來源】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。植物形態(tài)詳肉桂條。 【采集】8~7月間剪取嫩枝,截成長約15或30~100厘米的小段,曬干。 【藥材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