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蟬花
178 2023-09-28
山枝仁
(《四川中藥志》)
【異名】芭豆、崖花子(《中國樹木分類學(xué)》),榨木仁(《四川中藥志》),土連翹、廣枝仁(《常用中草藥配方》)。
【來源】為海桐花科植物光葉海桐的種子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光葉海桐,又名:山飯樹、山枝、山枝茶、山海桐。
常綠小喬木。上部枝條有時輪生,全體無毛。單葉互生;形狀差異很大,一般呈倒卵狀長橢圓形及倒披針形,長6~10厘米,寬1~3.5厘米,兩面光滑,先端短尖或漸尖,基部呈楔形,邊緣略呈波狀,上面綠色,下面稍淡,中肋突出明顯;葉柄長5~10毫米;S色,生于小枝頂端,成傘房花序,通常6~13朵;花直徑約7毫米;花梗長10~15毫米,表面光滑;花萼基部聯(lián)合,5裂,裂片廣卵形,表面光滑,邊緣有毛;花瓣5,較萼長3倍;雄蕊5,與花瓣互生;子房常為3室。蒴果,卵形或橢圓形,長約1.5厘米,3瓣裂,種子多數(shù)深紅色;ㄆ4月。果熟期9月。
生于林間陰濕地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湖南,四川、貴州、陜西等地。
本植物的根或根皮(山枝根)、葉(一朵云葉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秋后采摘果實,曬干,擊破果殼,取出種仁再曬干。
【藥材】干燥種子呈顆粒狀,為不規(guī)則的微下凹的多面體,棱面大小各不相同,徑約3~7毫米。外表呈棕色或紅紫色,少敷呈棕褐色,光滑。質(zhì)堅硬,不易粉碎,內(nèi)心白色,嗅之有油香氣。以顆粒飽滿、色紅、香味濃、無果柄果殼等摻雜者為佳。
主產(chǎn)四川等地。
【性味】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平,味苦澀,無毒。"
【歸經(jīng)】《四川中藥志》:"入肺,脾。大腸三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生津止渴。治虛熱心煩,口渴咽痛,瀉痢后重,倦怠乏力。
《四川中藥志》:"清熱,止瀉,收斂。治咽痛,下利后重,肢倦乏力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;或研末。
【選方】①治虛熱口渴:土連翹果實五錢。水煎服。(《常用中草藥配方》)
②治咽痛:山枝仁、桔梗、甘草、射干,水煎服。
③治腹鳴水瀉:山枝仁、茯苓、澤瀉、厚樸、陳皮、豬苓,水煎服。
④治下痢后重:山枝仁、藿香、厚樸、葛根、蒼龍、陳皮、白芍,水煎服。(②方以下出《四川中藥志》)
山枇杷葉 (《四川中藥志》) 【來源】冬青科植物山枇杷的葉片,植物形態(tài)詳"山枇杷"條。 【性味】性平,味澀,無毒。 【功用主治】健胃,平喘。治風(fēng)熱鼻塞、咳嗽痰多及氣喘心累。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...
山驢骨 (《四川中藥志》) 【來源】為牛科動物鬣羚的骨胳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鬣羚,又名:驢羊(《廣志》),山驢(《唐本草》),蘇門羚、山羊、明鬃羊。 身長1.4~1.7米,尾長9~11厘米,肩高約1.1米...
山黃豆藤 (《四川中藥志》) 【異名】螃蟹眼睛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菱葉鹿藿的莖葉或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菱葉鹿藿 纏繞草本。莖細(xì)長,密被黃色長硬毛與短柔毛。3出羽狀復(fù)葉;互生;側(cè)生小葉...
山胡椒根 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 【異名】牛筋條根、雷公高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樟科植物牛筋樹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山胡椒"條。 【采集】9~10月,挖取根部,洗凈,曬干。 【性味】辛,溫。 【功...
澀草 (《四川中藥志》) 【異名】錦標(biāo)草、金錢標(biāo)。 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銀葉委陵菜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銀葉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。根極租,微彎,淡黃色,直徑約1.5厘米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基生;羽軸長8~13...
綠豆皮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綠豆殼(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),綠豆衣(《山西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皮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綠豆"條。 【采集】將綠豆用水浸胖,揉取種皮。一般取綠豆發(fā)芽后殘留的皮殼曬干...
鴟鵂 (《本草拾遺》) 【異名】怪鴟(《爾雅》),鉤鵅(《本草拾遺》),大頭鷹(《便民食療》),角鴟、轂轆鷹、鵋鶀、呼咵鷹、夜食鷹(《綱目》),貓頭鷹(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),鬼鳩(《本草求原》),夜貓子(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