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丁茶
189 2023-09-28
三白草
(《唐本草》)
【別名】水木通(《綱目拾遺》),五路白、白水雞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水伴深烏、白面姑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,過塘蓮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三點白、水牛草、水九節(jié)蓮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,白花蓮、白葉蓮(《江西民間草藥驗方》),一白二白(《湖南藥物志》),田三白,土玉竹、白黃腳(《閩東本草》),五葉白、白桔朝、白花照水蓮(《福建中草藥》),天性草(《中草藥治腫瘤資料選編》)。
【來源】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的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三白草
多年生草本,高30~90厘米。地下莖有須狀小根。莖直立,或下部伏地,有縱肋,無毛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2~3厘米,基部抱莖;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長6~14厘米,寬3~7厘米,先端尖或漸尖,基部心形略成耳狀,全緣或近全緣,綠色,兩面無毛,基出5脈;莖端花序下的葉2片或3片,常于夏初變?yōu)榘咨?偁罨ㄐ蛏谇o上端,與葉對生,長達14厘米;總花梗及花柄均有毛;花苞倒披針形,長約2毫米,邊生細毛;花兩性,無花被,出自花苞基部;雄蕊6,花絲與花藥等長;雌蕊1,由4心皮聯(lián)合而成,子房圓形,柱頭4,向外反曲。蒴果成熟后頂端開裂。種子圓形。花期5~8月。果期6~9月。
生長在溝旁、沼澤等低濕低濕及近水的地方。分布河北、山東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廣東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四川等地。
本植物的根莖(三白草根)亦供藥用,另詳專條。
【采集】四季均可采,洗凈,曬干。7~9月采收地上部分,曬干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全草含揮發(fā)油,油中主成分為甲基正壬酮。莖含可水解鞣質(zhì)1.722%。葉含槲皮素、槲皮甙、異槲皮甙、銳蓄甙、金絲桃甙、蕓香甙和可水解鞣質(zhì)O.544%。
【性味】苦辛,寒。
①《唐本草》:"味甘辛,寒,有小毒。"
②《福建中草藥》:"苦辛,涼。"
【歸經(jīng)】歸肺、膀胱經(jīng)。
【功用主治】清利濕熱,消腫,解毒。治水腫,腳氣,黃疸,淋濁,帶下,癰腫,療毒。
①《唐本草》:"主水腫,腳氣,利大小便,消痰破癖,除積聚,消疔腫。"
②《本草拾遺》:"搗絞汁服,令人吐逆,除胸膈熱痰,亦主瘧及小兒痞滿。"
③《植物名實圖考》:"治筋骨及婦人調(diào)經(jīng)多用之。"
④《嶺南采藥錄》:"治淋濁,利小便,消熱毒。"
⑤《廣西中藥志》:"治婦女白帶及痧氣。"
⑥《本草推陳》:"治火淋,虛淋,黃疸。"
⑦《湖南藥物志》:"治痢疾,蛇咬傷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~6錢;或搗汁坎。外用:外用鮮品適量,搗敷或煎水洗。
【貯藏】置陰涼干燥處。
【選方】①治疔瘡炎腫:三白草鮮葉一握,搗爛,敷患處,日換兩次。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。
②治繡球風(fēng):鮮三白草,搗汁洗患部。(《浙扛天目山藥植志》)
戎鹽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胡鹽(《別錄》),禿登鹽、陰土鹽(《唐本草》),石鹽、寒鹽、冰石(《石藥爾雅》),羌鹽(《日華子本草》),青鹽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巖鹽(《地質(zhì)礦物學(xué)大辭典》),大青鹽(《中藥...
【中文名】肉桂(《唐本草》) 【類別】皮類 【異名】牡桂(《本經(jīng)》),紫桂(《藥性論》),大桂(《唐本草》),辣桂(《仁齋直指方》),桂皮(《本草述》),玉桂(《本草求原》)。 【來源】為樟科植物肉桂...
雀麥 (《唐本草》) 【異名】嚏(《爾雅》),爵麥(《說文》),蒸麥(《爾雅》郭璞注),杜姥草(《千金方》),牡姓草(《廣濟方》),牛星草(《綱目》),野麥、野小麥、野大麥(《湖南藥物志》)。 【來源...
苘麻 (《唐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錦葵科植物苘麻的全草或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苘麻,又名:白麻(《綱目》),青麻、野乞麻、八角烏、孔麻。 一年生草本,高1~2米,栽培的可達3~4米。莖直立,具軟毛。葉互生,...
青葙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草蒿、萋蒿(《本經(jīng)》),昆侖草(《唐本草》),野雞冠、雞冠莧(《綱目》),狼尾巴果、雞冠菜、土雞冠(《江蘇植藥志》),狐貍尾、指天筆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牛尾巴花(《山東中...
墨地 (《四川中藥志》) 【異名】八月瓜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小檗科植物鬼臼的果實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桃耳七"條。 【性味】①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平,味酸澀,有毒。" ②《陜西中草藥》:"味甘,性...
雕骨 (《綱目》) 【來源】為鷹科動物金雕的骨胳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金雕,又名:鶉(《毛詩傳》),鷲(《山海經(jīng)》),鶩(《說文》),潔白雕、紅頭雕、鷲雕、大山?。 雌鳥體長約1米。雌雄同色。嘴黑褐,基部沾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