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子
174 2023-09-28
軟蒺藜
(《山東中草藥手冊(cè)》)
【異名】白蒺藜(《山東中草藥手冊(cè)》),堿灰菜、麻落粒(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,大灰條、灰菜(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)。
【來源】為藜科植物西伯利亞濱藜的果實(shí)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西伯利亞濱藜
一年生草本,高20~50厘米。莖直立,鈍四棱形,通常自基部分枝,有白粉粒;枝斜升,有條紋。葉互生,菱狀卵形,長3~5厘米,寬1.5~3厘米,先端微鈍,基部寬楔形,邊緣通常有波狀鈍鋸齒,中部的一對(duì)齒較大,成裂片狀,下面密生粉粒,灰白色;葉柄短。團(tuán)傘花宇,幾遍布葉腋;花單性;雄花花被片5,雄蕊3~5;雌花無花被,為2個(gè)合生苞片包圍;果期苞片膨大,木質(zhì),生短棘狀突起,頂緣牙齒狀,基部楔形,有短柄。胞果卵形或近圓形。種子直立,紅褐色或淡黃褐色,長2~2.5毫米;ㄆ8~9月。果期10月。
生于鹽堿灘、湖邊、河岸和固定沙丘上,或見于草地、宅旁和路邊等地。分布東北、西北、華北各地。
【采集】8~9月采收,割取全草,曬干,打下果實(shí),碾去硬刺后備用。
【性味】苦,平。
①《山東中草藥手冊(cè)》:"苦,溫。"
②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:"苦微酸咸,平。"
【功用主治】祛風(fēng),活血,清肝,明目。治結(jié)合膜炎,頭痛,皮膚瘙癢,腫毒,乳汁不通。
①《山東中草藥手冊(cè)》:"散風(fēng),明目。治結(jié)合膜炎,風(fēng)疹瘙癢。"
②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:"清肝明目,祛風(fēng)活血,消腫。治頭痛,皮膚瘙癢,腫毒,乳汁不通。"
③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:"平肝明目。治惡血百結(jié),頭痛,咳逆,皮膚風(fēng)癢,喉痹,瘡癢,腫毒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~3錢,外用:煎水洗。
【選方】①治頭痛頭暈,目赤腫痛:軟蒺藜、草決明、青葙子、菊花,水煎服。(《中國沙漠地區(qū)藥用植物》)
②治皮膚瘙癢,蕁麻疹:軟蒺藜、地膚子各適量,煎湯外洗。(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
駱駝蓬子 (《新疆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蒺藜科植物駱駝蓬的種子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駱駝蓬"條。 【采集】成熟時(shí)采收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種子含生物堿3.92%,6.4~7.0%,其中主要是哈爾明堿和哈梅靈,其他尚...
刺蒺藜 (《本草衍義》) 【異名】茨(《詩經(jīng)》),蒺藜(《毛詩傳》),蒺藜子、旁通、屜人、止行、豺羽、升推(《本經(jīng)》),即藜(《別錄》),白蒺藜(《藥性論》),杜蒺藜(《圣惠方》),休羽(《綱目》),...
菠菜子 (《滇南本草》) 【異名】刺蒺藜(《滇南本草》)。 【來源】為藜科植物菠菜的果實(shí)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菠菜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含蔗糖、棉子糖,水蘇糖。 【性味】性微溫,味微辛甜。 【歸經(jīng)】入脾、肺二經(jīng)...
【中藥名稱】蒺藜 【拼音名】Jili 【英文名】FRUCTUSTRIBULI 【來源】本品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.的干燥成熟果實(shí)。 秋季果實(shí)成熟時(shí)采割植株,曬干,打下果...
蒺藜花 (《綱目》) 【來源】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花,植物形態(tài)詳"刺蒺藜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本草衍義》:"治白癜風(fēng)。陰干為末,每服三、二錢,飯后以酒調(diào)服。"...
寒水石 (《吳普本草》) 【異名】凝水石、白水石(《本經(jīng)》),凌水石(《別錄》),鹽精(《丹房鑒源》),水石、冰石(《石藥爾雅》),鵲石(《本事方》),鹽精石、泥精、鹽枕、鹽根(《綱...
連翹莖葉 (《綱目》) 【來源】為木犀科植物連翹莖葉,植物形態(tài)詳"連翹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綱目》:"治心肺積熱。"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2~3錢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