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0 2023-10-07
麒麟尾
(《嶺南采藥錄》)
【異名】獅尾草(《嶺南采藥錄》),蓬萊蕉、龜背竹(《廣州植物志》),羽葉藤、過山標(biāo)(《廣西藥植名錄》),上樹百足、上樹蜈蚣(《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(fā)病處方選》)。
【來源】為天南星種植物麒麟尾的全株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麒麟尾
常綠大藤本,以氣根攀登于喬木或石上。莖粗壯,直徑約2.5厘米,節(jié)上生根。葉極大,具長(zhǎng)柄;幼時(shí)狹披針形或披針狀矩圓形,基部心形,全緣;成長(zhǎng)時(shí)闊矩圓形,羽狀深裂幾達(dá)中脈上,長(zhǎng)30~50厘米,寬20~40厘米,沿中脈兩側(cè)有無數(shù)小孔;裂片4~10對(duì),劍形而稍彎,寬3~7厘米,兩端幾等寬,先端斜截頭狀,尖端上舉,側(cè)脈1~2對(duì);葉柄長(zhǎng)20~40厘米,上部有肱節(jié),肱節(jié)長(zhǎng)2~5厘米;ㄐ虮鷪A柱形,粗壯,長(zhǎng)10~15厘米;佛焰苞長(zhǎng)10~12厘米,外面綠色,里面淡黃色;肉穗花序無柄,長(zhǎng)約10厘米,徑約2厘米;花被缺;花絲短,扁平;子房1室,柱頭線形。花期春季。
生于密林中。分布我國南部。
【性味】《華南千種草藥》:"淡微澀,平。"
【功用主治】①《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(fā)病處方選》:"清肝涼血,消腫解毒。治目赤腫痛,鼻衄;外用治癰疽瘡癤,陰囊紅腫,乳瘡。"
②《廣西植物名錄》:"根、藤活血散瘀,清熱利濕,消腫止痛。治跌打,骨折,蛇傷,癰癤,百日咳,目痛,鼻衄等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3~5錢(鮮者1~2兩);或燉肉服。外用:搗敷或煎水洗。
【選方】①治痰火瘰疬:麒麟尾和豬精肉煮湯服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
②治鼻血:麒麟尾,水煎服。(《嶺南采藥錄》)
蒲葵 (《嶺南采藥錄》) 【異名】扇葉葵(《廣州植物志》),蓬扇樹(《廣西中獸醫(yī)藥植》),葵扇木(《陸川本草》)。 【來源】為棕櫚科植物蒲葵的葉、種子或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蒲葵 大喬木,高可達(dá)20米。干...
漆大姑 (《嶺南采藥錄》) 【異名】毛漆、毛七哥(《陸川本草》),毛七公、大毛七、算盤子、野南瓜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,漆大伯(廣州部隊(duì)《常用中草藥手冊(cè)》),楊漆姑婆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,藤籃果(《...
牛奶樹 (《嶺南采藥錄》) 【異名】牛奶子(《廣州植物志》),乳汁麻木,牛奶稔、豬母茶、豬奶樹(《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》)。 【來源】為?浦参飳(duì)葉榕的根、皮、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對(duì)葉榕 灌木或小喬木,高...
扭肚藤 (《嶺南采藥錄》) 【異名】白花茶、假素馨、青藤仔花(《嶺南采藥錄》),左扭藤(《嶺南草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木犀科植物扭肚藤的嫩莖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扭肚藤 藤狀灌木,高2~4米。小枝微有毛。...
牛奶樹子 (《嶺南采藥錄》) 【來源】為桑種植物對(duì)葉榕的果實(shí)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牛奶樹"條。 【采集】夏、秋果實(shí)成熟時(shí)采收。 【性味】《嶺南采藥錄》:"味酸,性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《嶺南采藥錄》:"治腋瘡,...
苤藍(lán)葉 (《滇南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十字花科植物球莖甘藍(lán)的葉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苤藍(lán)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食積,痰積,惡瘡。 ①《滇南本草》:"敷惡瘡。" ②《農(nóng)政全書》:"葉及子:消食積,解面毒。" 【用...
麋肉 (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) 【來源】為鹿科動(dòng)物麋鹿的肉,動(dòng)物形態(tài)詳"麋茸"條。 【性味】①《食性本草》:"大熱。" ②《飲膳正要》:"味甘,溫,無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益氣,強(qiáng)筋。治虛勞不足,腰腳軟弱。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