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丁茶
197 2023-09-28
麻葉
(《藥性論》)
【異名】火麻頭(《瘡科心要》)。
【來源】為?浦参锎舐榈娜~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火麻仁"條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大麻葉含Δ2-四氫大麻酚酸、大麻二酚酸、大麻色酸等。另據(jù)報道,分析17個國家的檢樣,大麻二酚酸占葉的酸性部分的3.8~41.7%,是葉的主要成分;又熱帶國家在大麻成熟時或成熟后,大麻二酚酸含率最低,中歐國家在未成熟時最高,其它中間寒暖的國家,含率在二者之間。又,此等物質(zhì),在貯藏時以及經(jīng)過加熱、光照等物理作用,含率可起變化。例如Δ2-四氫大麻酚酸,經(jīng)日光照射,可變?yōu)榇舐榉铀,又在暗處長時間,也可變?yōu)榇舐榉铀峒按舐榉,因此久藏的葉中的大麻酚酸,并非其本來成分,而是因Δ2-四氫大麻酚酸經(jīng)過光照而生成的。如同其它雌雄異株的植物一樣,異性植物的成分常有互異之處。就含氮物質(zhì)而言,大麻雄株葉中總氮及蛋白質(zhì)氮常較雌者為少,但在老葉中則無甚差別。又雄大麻葉的水溶性蛋白質(zhì)比雌株的葉含較多的精氨酸、賴氨酸、丙氨酸,而雌株的葉的水溶性蛋白質(zhì),則含較多的組氨酸、脯氨酸和二羧基的氨基酸。
大麻葉、莖、芽中都含極少的植酸鈣鎂,而在木髓和花中,此物質(zhì)含率較高(相當于150~160毫克%)。
大麻無論葉、花,都含抗菌物質(zhì),它(們)是帶酸性、難溶于水、易溶于乙醚、石油醚等油溶劑的樹脂狀物質(zhì)
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辛,有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治瘧疾,氣喘,蛔蟲。
①《唐本草》:"搗葉水絞取汁服五合,主蛔蟲;搗敷蝎毒。"
②《東北藥植志》:"有解痛、麻醉、利尿作用。"
③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"夾入煙草中吸之,治喘息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搗汁,入丸、散。外用:搗敷。
【選方】治瘧疾:大麻葉,不問榮枯,入鍋內(nèi),文武火慢慢炒香,連鍋取下,以紙蓋其上,令汗出盡,然后碾為細末,臨發(fā)時以前兩時辰,用茶湯或溫酒濃調(diào)下;移患入原睡處,其狀如醉,醒即愈矣。或依前法為末,加入縮砂、丁香、木香、陳皮為末,比麻葉分兩減半,酒糊為丸,蜜丸亦可,梧子大。常以茶、酒送下五、七丸。(《普濟方》)
【名家論述】《綱目》:"按郭文《瘡科心要》烏金散治癰疽疔腫、時毒惡瘡,方中用火麻頭同麻黃諸藥發(fā)汗,則葉之有毒攻毒可知矣!镀諠健酚弥丿懹瓤赏蒲伞"
紫蘇葉 (《藥性論》) 【異名】蘇葉(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)。 【來源】為唇形科植物皺紫蘇、尖紫蘇等的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①皺紫蘇,又名:赤蘇(《補缺肘后方》),紫蘇(《食療本草》),紅紫蘇。 一年生草本,具...
紫蘇子 (《藥性論》) 【異名】蘇子(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),黑蘇子(《飲片新參》),野麻子、鐵蘇子(《江蘇植藥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唇形科植物皺紫蘇、尖紫蘇等的果實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紫蘇葉"條。 【采集】秋季果...
乞麻葉 (《綱目》) 【來源】為蕁麻科植物乞麻,詳"乞麻根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葉含黃酮,其中蕓香甙0.1%,干葉含谷氨酸1.74%。 【藥理作用】其中所含黃酮具收斂性質(zhì),溶血試驗陰性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...
郁金 (《藥性論》) 【異名】馬贍(《唐本草》),黃郁(《石藥爾雅》)。 【來源】為姜科植物姜黃、郁金或莪術(shù)的塊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①姜黃,詳"姜黃"條。 ②郁金,又名:毛姜黃(《廣州植物志》)。 多年...
榆白皮 (《藥性論》·《本經(jīng)》原作榆皮) 【來源】為榆科植物榆樹樹皮或根皮的韌皮部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榆樹(陶弘景),又名:粉(《詩經(jīng)》),白榆(《毛詩傳》),白枌(《爾雅》),零榆(《本經(jīng)》),枌榆(《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