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丁茶
189 2023-09-28
鹿角菜
(《食性本草》)
【異名】猴葵,鹿角(《南越志》),綸(《通志》),赤菜(《閩書》),山花菜(《嶺南采藥錄》)。
【來源】為海蘿科植物海蘿的藻體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海蘿
藻體紫紅色,高4~10厘米,可達(dá)15厘米;自盤狀固著器叢生具不規(guī)則的叉狀分枝,分枝處?O縮。枝可達(dá)4毫米寬,亞圓柱形。內(nèi)部組織疏松或中空。藻體有時(shí)出現(xiàn)扁塌的現(xiàn)象。四分孢子囊散布在皮層中,十字形分裂。成熟的囊果很小,圓球形或半球形,突出表面,密密地散布在藻體上。
多生長在中潮帶和高潮帶下部的巖石上,常叢生成群。我國沿海,北起遼東半島,南至臺灣的基隆、雷州半島的硇州島均有分布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含氮2.36%,可溶鹽12.76%,水浸后灰分4.04%,碘0.0043%,氧化鉀1.54%,氯化鉀2.44%;曳种泻c、鉀、硅、鋁、磷、鐵、鈣、鎂、硫、錳、銅、鈦、硼;粘液內(nèi)含甲基半乳糖甙、3,6-去水半乳糖二甲基縮醛、甲基木糖甙瓊脂二糖二甲基縮醛D-半乳糖以及由半乳糖、木糖、2-酮基葡糖酸和3,6-去水半乳糖組成的硫酸多糖。又含;撬。
【性味】咸,寒。
①《養(yǎng)生要集》:"味咸,冷利。"
②孟詵:"微毒。"
③《綱目》:"甘,大寒,滑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消食,化痰。治勞熱,痰結(jié),痞積,痔疾。
①《食性本草》:"下熱風(fēng)氣,療小兒骨蒸熱勞。"
②《日華子本草》:"解面熱。"
③《嶺南采藥錄》:"消痰下食。治一切痰結(jié)痞積,痔毒。以之作海藻酒,治癭氣;以之作琥珀糖,去上焦浮熱。"
【宜忌】①《養(yǎng)生要集》:"食之動嗽。"
②孟詵:"丈夫不可久食,發(fā)痢疾,損腰腎經(jīng)絡(luò)血?dú),令人腳冷痹,少顏色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.5~3錢;或浸酒。
鹿角草 (《泉州本草》) 【異名】小鬼叉子、鬼針草(《江蘇野生植物志》),山黃連、土黃連、不怕日草(《泉州本草》),鬼疙草(《河南中草藥手冊》),刺針草(《內(nèi)蒙古中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小花鬼...
鹿角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來源】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老角。動物形態(tài)詳"鹿茸"條。 【采集】分砍角和退角兩種。砍角:在10月至翌年2月間,將鹿殺死后,連腦蓋骨砍下,除去殘肉,洗凈風(fēng)干。退角:又稱"...
鹿角膠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白膠(《本經(jīng)》),鹿膠(《本經(jīng)逢原》)。 【來源】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角煎熬而成的膠塊。 【制法】熬制時(shí)間多在11月至翌年3月間。先將鹿角鋸成小段,長10~15厘米。...
玳瑁肉 (《食性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海龜科動物玳瑁的肉,動物形態(tài)詳"玳瑁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平,無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《食性本草》:"主諸風(fēng)毒,行氣血,去胸膈中風(fēng)痰,鎮(zhèn)心神,逐邪熱,利大小...
大萼鹿角藤 (《云南中草藥...
鯉魚腸 (《唐本草》) 【來源】為鯉科動物鯉魚的腸,動物形態(tài)詳"鯉魚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①《唐本草》:"主小兒肌瘡。" ②《綱目》:"?耳有蟲,鯉魚腸同酢搗爛,帛裹塞之;痔瘺有蟲,切斷炙熱,帛裹坐之,...
?莧菜 (《嶺南采藥錄》) 【異名】野莧菜、土莧菜、豬母菜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野勒莧(《廣西中藥志》),刺刺草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莧科植物刺莧的根或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刺莧(《臺灣府志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