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蟬花
178 2023-09-28
空心莧
(《福建中草藥》)
【異名】空心蕹藤菜、水蕹菜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莧科植物空心蓮子草的根或莖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空心蓮子草,又名:水花生、螃蜞菊、喜旱蓮子草。
多年生草本,高約1米。莖基部匍匐,生須狀根,上部上升,中空,具縱紋,并有分枝。葉對(duì)生;矩圓狀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,長2.5~5厘米,寬7~20毫米,先端鈍圓,具芒尖,基部漸狹,上面有貼生毛,邊有睫毛,主脈隆起。頭狀花序單生于葉腋,具總花梗;總花梗長1~4厘米;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質(zhì),宿存;花被片白色,矩圓形;雄蕊5,花絲基部合成杯狀,花藥1室,退化雄蕊頂端分裂成窄條;子房1室,有胚珠1顆,柱頭近無柄。胞果壓扁,卵狀至倒心形,邊緣有刺或加厚。花期夏秋間。
生于田野荒地、池沼、水溝等處。分布北京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湖北等地。
【采集】全年可采,多鮮用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含6-甲氧基木犀草素7α-L-鼠李糖甙。
【藥理作用】體外試驗(yàn)有抑菌作用(腦膜炎球菌、白喉?xiàng)U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);其注射液還有某些抗病毒作用(亞洲甲型流感病毒70-5株、乙腦病毒、狂犬病毒)。毒性很小,對(duì)小鼠靜脈注射,半數(shù)致死員為455.4克/公斤。
【性味】《福建中草藥》:"根:苦,寒;莖葉:微甘,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涼血,利尿,解毒。治麻疹,乙型腦炎,肺結(jié)核咳血,淋濁,帶狀皰疹,疔癤,蛇咬傷。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2~4兩;或搗汁。外用:搗敷或搗汁涂。
【選方】①治肺結(jié)核咳血:鮮空心莧全草四兩,冰糖五錢。水燉服。
②治淋濁:鮮空心莧全草二兩。水燉服。
③治帶狀皰疹:鮮空心莧全草。加洗米水搗爛絞汁抹患處。
④治疔癤:鮮空心莧全草搗爛調(diào)蜂蜜外敷。
⑤治毒蛇咬傷:鮮空心莧全草四至八兩。搗爛絞汁服,渣外敷。(選方出《福建中草藥》)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①治療麻疹
取鮮草50公斤洗凈,加水浸過藥面,煮沸1小時(shí),壓渣過濾,濾液濃縮至10000毫升,加糖和苯甲酸鈉適量,即成每毫升含鮮草5克的煎劑。每次口服20~50毫升,每日2~4次。治療200例,與西藥對(duì)照組相比,在退熱和退疹方面均有顯著差異;且出疹快而稀,留有色素沉著輕或不明顯。
②治療乙型腦炎
用100%螃蜞菊葡萄糖注射液(含鮮草100%、葡萄糖10%),或500%螃蜞菊注射液加入10%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注射。每公斤體重用量為20克,必要時(shí)可加大劑量,1次或分次注射。據(jù)613例的治療結(jié)果,總治愈率為96.58%,較以往某一年的治愈率85.9%顯著上升;極重型病例中有17例在恢復(fù)期有不同程度精神、神經(jīng)功能障礙,經(jīng)1~4個(gè)月的治療,均基本恢復(fù)出院。
③治療流行性出血熱
用1%螃酯(螃蜞菊提出物注射液)或500%螃蜞菊注射液肌肉注射,每日2~4次,每次2~5毫升;同時(shí)配合煎劑口服(服法與麻疹同)。治療發(fā)熱期病人21例,其中20例直接進(jìn)入多尿期,無1例死亡。另曾單用煎劑治療初熱期病人20例,亦無1例死亡,無1例發(fā)生休克;只有2例經(jīng)過輕度少尿和多尿。根據(jù)初步觀察,認(rèn)為螃蜞菊能干擾出血熱的病程發(fā)展。
抑菌試驗(yàn)證明,螃蜞菊對(duì)10余種細(xì)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,但臨床觀察,作用并不理想。根據(jù)抑毒試驗(yàn)及臨床實(shí)踐,螃蜞菊有較好的抗病毒作用。螃蜞菊干晶較鮮品毒性大,7月份較11月份采集者毒性大。故臨床宜于11月份采集鮮草,加工成濃膏保存?zhèn)溆谩?br>
黃鱔藤根 (《福建中草藥》) 【異名】熊柳根(《福建民間草藥》),鐵包金、土黃耆(《閩東本草》)。 【來源】為鼠李科植物多花勾兒茶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黃鱔藤"條。 【采集】秋、冬采收,洗凈,切片,曬干。...
黃花母根 (《廣西中藥志》) 【異名】膠粘根(《廣西中藥志》),土黃芪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錦葵科植物白背黃花稔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黃花母"條。 【采集】全年可采。 【藥理作用】含大量粘膠,國...
黃花夾竹桃 (《廣西藥植圖志》) 【異名】夾竹桃、番仔桃(《福建中草藥》),臺(tái)灣柳、柳木子、相等子、吊鐘花、酒杯花、竹桃、樹都拉(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》)。 【來源】為夾竹桃科植物黃花夾竹桃的果仁。 【...
肝風(fēng)草 (《福建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石蒜科植物蔥蓮的全草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蔥蓮,又名:玉簾。 多年生草本。鱗莖灰黃色,內(nèi)層白色含粘液,直徑約2.5厘米,并有明顯的頸。葉數(shù)枚,線形,長30厘米左右,光滑...
倒觸傘 (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 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薔薇莓的根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薔薇莓,又名:空心藨、洋金銀藤,黃牛泡。 灌木,高2~3米。莖直立或傾斜,具扁平皮刺,嫩枝密被白茸毛。單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,互生;小...
甘蔗皮 (《綱目》) 【來源】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皮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甘蔗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甘蔗皮的蠟中含醛類、醇類、酸類和烴類等成分,還有β-谷甾醇和豆甾醇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小兒口疳,禿瘡,坐板瘡。 ...
防風(fēng)葉 (《別錄》) 【來源】為傘形科植物防風(fēng)的葉片,植物形態(tài)詳"防風(fēng)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《別錄》:"主中風(fēng)熱汗出。"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~3錢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