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子
174 2023-09-28
茯苓皮
(《綱目》)
【異名】苓皮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
【來源】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茯苓"條。
【藥材】茯苓皮多為長條狀,大小不一,外面黑褐色或棕褐色,有疣狀突起,內(nèi)部白色或灰棕色。體軟質(zhì)松,具有彈性。
【性味】甘淡,平。
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平,味甘淡,無毒。"
【功用主治】利水,消腫。治水腫膚脹。
①《綱目》:"主水腫膚脹,開水道,開腠理。"
②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行皮膚之水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~5錢。
【選方】①治水腫:茯苓皮、椒目二味不拘多少。煎湯飲。(《經(jīng)驗(yàn)良方》)
②治男子?jì)D人脾胃停滯,頭面四肢悉腫,心腹脹滿,上氣促急,胸膈煩悶,痰涎上壅,飲食不下,行步氣奔,狀如水病:生姜皮、桑白皮、陳橘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各等分。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,不計(jì)時(shí)候,溫服。忌生冷油膩硬物。(《中藏經(jīng)》五皮散)
粉團(tuán)花根 (《綱目拾遺》) 【異名】土常山(《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》)。 【來源】為虎耳草科植物圓錐繡球或大花圓錐繡球的根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粉團(tuán)花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治瘧疾,爛喉。 《浙江中藥資源名錄》:"接...
肥皂核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肥皂子(《藥材學(xué)》)。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肥皂莢的種子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肥皂莢"條。 【采集】9~10月間采取果實(shí),干燥后剝?nèi)》N子,曬干,置干燥處,防蛀。 【藥材】干燥種子呈...
楓香樹根 (《綱目》) 【異名】楓果根、杜東根(《福建民間實(shí)用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根,植物形態(tài)詳"路路通"條。 【性味】《泉州本草》:"辛苦,性平,無毒。" 【歸經(jīng)】《泉州本草》...
楓香樹葉 (《綱目》) 【來源】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葉片,植物形態(tài)詳"路路通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含揮發(fā)油0.05%,其中萜占88%,倍半萜占2%,倍半萜烯醇占0.6%,還含一種萜烯稱做蘇合樹烯。 【藥...
楓香樹皮 (《唐本草》) 【異名】楓皮(《本草拾遺》),楓香木皮(《綱目》)。 【來源】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皮,植物形態(tài)詳"路路通"條。 【性味】①《唐本草》:"辛,平,有小毒。" ②《本草拾遺》:...
蠶豆莖 (《民間常用草藥匯編》) 【異名】蠶豆梗(《上海常用中草藥》)。 【來源】為豆科植物蠶豆的莖,植物形態(tài)詳"蠶豆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莖含山柰酚、對羥基苯甲酸、延胡索酸、白樺脂醇等。莖、葉、花、豆...
假酸漿花 (《云南中草藥》) 【來源】為茄科植物假酸漿的花,植物形態(tài)詳"假酸漿"條。 【采集】夏季采收。 【功用主治】祛風(fēng),消炎。治鼻淵。 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~3錢。...